怒江大峡谷,这片云南的瑰宝,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和徒步旅行者前往探索。怒江无忧配,这条因江水呈现独特红色而闻名的大河,曾在抗战岁月里唱响无数壮丽的战歌,成为民族抵抗的象征。
在这片大峡谷深处,有一条锈迹斑斑的铁索桥,它连接着怒江两岸的村庄,也承载着无数孩子们求学的梦想。对生活在这里的傈僳族姐弟娜香和瓦娃来说,这根铁索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通往未来的希望之索。每天,娜香都会勇敢地“溜索”过江,跋涉到对岸的学校,专注认真地听课,成为峡谷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的小小身影在湍急的江水上来回穿梭,显得既勇敢又坚韧。
弟弟瓦娃年仅七岁,同样渴望上学,但由于年幼没有大人陪伴,母亲不允许他独自“溜索”。于是,瓦娃在家里苦练基本功,偷偷溜过江,在教室窗外偷听课程。他不仅记忆力惊人,还能在姐姐遇到难题时给予帮助,这位未曾正式入学的弟弟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天赋。
展开剩余64%社会的关爱也悄然注入这片大山深处。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捐赠了象征希望的红鞋子,弟弟充满仪式感地为姐姐穿上了新鞋,温暖了人心。支教老师聂老师也为瓦娃买了一双鞋,姐姐细心地将它们装进书包无忧配,准备放学后送给弟弟。然而命运无情,姐姐在一次“溜索”途中,为保护那双鞋子不慎坠江,从此杳无音讯。瓦娃的眼中失去了光芒,再也不愿去“溜索”,连老师的耐心陪伴也无法驱散他的阴霾。
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儿童电影《走路上学》,深刻描绘了娜香和瓦娃姐弟俩在怒江大峡谷里为梦想而奋斗的艰辛历程。影片不仅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折射出大山深处孩子们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那条昔日锈迹斑斑的铁索桥终于被改建成一座简易的铁索桥,孩子们再也不必冒险“溜索”过江。弟弟瓦娃带着姐姐的风车,踏上了铁索桥,终于实现了“走路上学”的梦想。正如瓦娃所说:“城里的孩子不能上山,不能过江,也不能养狗,他们的生活少了许多快乐。”交通便利的城市生活固然舒适,但缺少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和艰苦磨练的机会。
家长朋友们,不妨利用这个假期,带着孩子一起观看这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走路上学》,去感受怒江大峡谷深处那些孩子们以幼小的身躯在湍急江水上飞跃的勇气与坚持,体味他们对知识和未来的无限渴望。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关于梦想、坚持和爱的动人故事。
发布于:福建省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